CCD光谱仪测量准确性研究:探测器性能与校准影响

在科学实验和工业应用中,光谱仪被广泛用于测量不同波长光的强度分布。特别是CCD光谱仪,因其高灵敏度、较低噪声、宽动态范围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精密测量任务中。本文将详细探讨CCD光谱仪的性能、探测器特性以及校准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帮助理解如何提高CCD光谱仪的测量精度。

1、CCD光谱仪工作原理
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光谱仪通过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获得目标光源的光谱信息。CCD探测器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的成像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照射光子,产生电子对并通过电场将电子传输到预定位置。CCD探测器通过一系列电荷转移机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而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光谱仪中,光源发出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如光栅、透镜等)被色散并投射到CCD探测器上,不同波长的光将会在CCD表面上产生不同位置的光斑。每个光斑对应一个特定波长的光,探测器的每个像素就对应光谱中的一个波长。

2、CCD探测器性能
CCD探测器性能直接影响光谱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主要性能参数包括灵敏度、分辨率、噪声、动态范围、线性度等。
2.1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CCD探测器响应光信号的能力,即光信号的强度与探测器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高灵敏度的CCD能够检测到较弱的光信号,这对于进行低强度光源的测量至关重要。CCD的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QE)是衡量灵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来描述探测器在不同波长下的响应程度。量子效率越高,探测器对光信号的转换效率越高,测量结果越精确。
2.2 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CCD探测器能够分辨的最小光谱波长间隔。在光谱仪中,分辨率通常由光学系统的设计和探测器像素的大小共同决定。较小的像素尺寸可以提供较高的分辨率,但也可能导致信号噪声的增加,因此需要在分辨率和噪声之间找到平衡。
2.3 噪声
噪声是影响CCD探测器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噪声的来源包括读出噪声、暗电流噪声和光电噪声。读出噪声指的是在读取信号时引入的误差,暗电流噪声则是探测器在没有外部光源时产生的电流。光电噪声是由探测器在受到光照时产生的电子随机波动引起的。噪声的增大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光谱仪的精度。
2.4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指CCD探测器能够准确测量的最小与最大信号强度之比。一个高动态范围的CCD探测器能够处理从极弱到极强的光信号,避免出现饱和或失真现象。高动态范围对于需要处理强光与弱光信号混合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2.5 线性度
线性度描述的是CCD探测器输出信号与输入光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理想的CCD探测器应该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即输入光强度变化时,输出信号的变化呈现线性关系。非线性的响应会导致测量误差,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校准对测量准确性影响
即使CCD探测器本身性能优秀,校准过程依然是确保光谱仪测量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校准过程是通过与已知标准源的比对,调整仪器的参数,以消除系统误差。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波长校准、强度校准和光谱仪响应校准。
3.1 波长校准
波长校准是保证光谱仪测量波长准确性的基础。由于光谱仪的色散系统和CCD探测器的像素位置可能存在微小的误差,初始的波长测量结果可能并不精确。通过使用标准光源(如氖灯、汞灯等)发出的已知波长光谱,可以校准仪器的波长轴,确保测量的波长值与真实值一致。
3.2 强度校准
强度校准确保测量得到的光强值是准确的,通常通过将光谱仪与已知强度的标准光源(如白光标准源)进行比对,校正仪器的响应特性。强度校准可以消除光源的光谱特性、探测器的非线性响应以及其他系统性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3 光谱响应校准
光谱响应校准是为了提高光谱仪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准确性。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探测器上的响应可能不同,光谱响应校准可以通过使用标准源的光谱数据与仪器的实际响应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探测器的灵敏度,确保不同波长下的响应一致。

4、误差来源与误差分析
尽管经过校准,光谱仪测量结果仍可能存在误差。主要的误差来源包括:
探测器噪声:由于探测器本身噪声(如暗电流、读出噪声等),测量结果的精度会受到影响。
系统误差:如光学系统色散不完全,或光谱仪的机械结构造成光路误差。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在精密测量中,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探测器的响应发生变化。

5、提高测量准确性的方法
为了提高CCD光谱仪测量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探测器性能:选择具有高量子效率、低噪声和高动态范围的CCD探测器。
定期进行校准:定期对光谱仪进行波长、强度和光谱响应的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环境控制: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减少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数据处理优化:利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如去噪算法,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

6、结论
CCD光谱仪以其高灵敏度、较低噪声和宽动态范围等特点,成为现代光谱测量中的重要工具。然而,探测器的性能和校准对测量准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探测器性能和准确的校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光谱仪的测量精度,减少误差,为科研和工业应用提供可靠的光谱数据。

欢迎咨询:Sattva@ah-snchain.cn

紫外辐射通量测试应用
植物生长灯光色测量应用
COB/LED集成排测机应用
CCD光谱辐射分析仪应用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手术无影灯和诊断用照明灯安全专用要求(YY 0627-2008)

标准概述
无影灯性能要求依据标准《YY 0627-2008 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手术无影灯和诊断用照明灯安全专用要求》。标准详细规定了无影灯的照度特性、光谱特性要求以及试验方法,旨在确保无影灯在手术和诊断过程中提供稳定、准确的照明,保障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

照度特性
无影灯的照度特性主要包括中心照度、光斑直径和光柱深度等参数。中心照度是指在距离灯具光发射表面1米处的光斑中心的照度,通常要求在40,000至160,000勒克斯之间。光斑直径是指光斑中心照度达到最大值的10%的圆的直径。光柱深度则是指沿光轴方向,照度达到中心照度20%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光谱特性要求
无影灯的光谱特性要求包括色温和显色指数。色温通常要求在3,000K至6,700K之间,以确保光线的颜色接近自然光,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组织的颜色变化。显色指数(CRI)要求在85至100之间,表示光源对颜色的还原能力,较高的显色指数有助于提高手术和诊断的准确性。

试验方法
无影灯的试验方法包括照度测量、光谱测量和温升测试等。照度测量通常在灯具光发射表面下方1米处进行,使用照度计测量光斑中心和边缘的照度值。光谱测量则使用光谱仪测量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指数。温升测试是为了确保灯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过高的温度,通常在额定电压下连续运行一定时间后进行测量。

中心照度
中心照度是指在光斑中心的照度值,通常要求在40,000至160,000勒克斯之间。这个参数直接影响手术区域的亮度,确保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手术部位。

光斑直径
光斑直径是指光斑中心照度达到最大值的10%的圆的直径。这个参数决定了光斑的大小,影响照明的覆盖范围。

光斑分布
光斑分布是指光斑内照度的均匀性。理想的光斑分布应当均匀,避免出现亮度不均的情况,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照明。

光影效果
光影效果是指无影灯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阴影情况。无影灯应当尽量减少由手术器械和医务人员产生的阴影,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晰度。

色温
色温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通常要求在3,000K至6,700K之间。色温接近自然光,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组织的颜色变化。

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CRI)是衡量光源对颜色还原能力的指标,通常要求在85至100之间。较高的显色指数有助于提高手术和诊断的准确性。

最大辐照度要求
最大辐照度是指光源在单位面积上发出的最大光通量,通常要求在1,000 W/m²以下,以避免对手术区域产生过高的热量。

试验方法
无影灯的试验方法包括照度测量、光谱测量和温升测试等。照度测量通常在灯具光发射表面下方1米处进行,使用照度计测量光斑中心和边缘的照度值。光谱测量则使用光谱仪测量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指数。温升测试是为了确保灯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过高的温度,通常在额定电压下连续运行一定时间后进行测量。

通过这些特性的测量和测试,可以确保无影灯在手术和诊断过程中提供稳定、准确的照明,保障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

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冷光源(YY 1081-2011)

《医用内窥镜 内窥镜功能供给装置 冷光源》(YY 1081-2011)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药行业标准。本标准为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的性能和测试方法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规范,适用于内窥镜检查和手术中作为功能供给装置的冷光源。

标准内容概述
显色性能与相关色温
显色指数:冷光源的显色性需满足不低于90的要求。
相关色温:应在3000K至7000K范围内,适用于光学观察镜。

红绿蓝光辐通量比
定义:以515-545 nm范围的绿光辐通量为基准,分别计算630-660 nm红光和435-465 nm蓝光的辐通量比。
要求:制造商需提供红、蓝光辐通量比的标称值,允许偏差±20%。
测量方法:通过光谱辐射系统测量冷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后计算得出。

红外截止性能
定义:冷光源的红外辐射在单位输出光通量下的辐通量比。
要求:除特殊用途外,该比值不得超过6 mW/lm。
测量:依据光度学原理计算相应的辐通量和光通量。

参考窗口的光照均匀性
定义:参考窗口为冷光源连接适配光缆后,在参考面上的一个直径为8 mm的圆形窗口。
要求:在参考窗口的测量位置上,光照均匀性偏差不得超过±5%。
测量方法:
在参考窗口均匀分布16个测量点,测量其输出光通量。
按公式计算相对样本标准差,确保均匀性符合要求。
测试与实施
测试方法涵盖显色指数、相关色温、光通量比、红外截止性能和光照均匀性:

通过光谱辐射测量系统测量冷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计算性能参数。
采用标准单光纤和精确的光学装置确保测量数据准确。
应用与意义
临床意义:冷光源的性能直接影响医用内窥镜的成像质量,对提高手术和检查的精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指导:标准提供了完整的测试流程和判定依据,为冷光源制造商和医疗机构选购提供了技术参考。
本标准的实施为内窥镜冷光源的研发和生产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助于医疗设备的质量提升,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

LED园艺照明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ED-Based Horticultural Lighting V4.0 )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ED-Based Horticultural Lighting V4.0
LED园艺照明技术要求V4.0

近年来,LED技术在园艺照明中的应用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受控环境农业(CEA)领域的普及,助力能源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LED园艺照明技术要求V4.0》草案的核心内容,涵盖性能、测试、长期稳定性、控制能力及特殊考虑。
一、基本要求
适用范围
照明设备应使用LED作为唯一光源。
产品须为完整的LED灯具或模块,不包括改装套件或非LED混合设备。
照明产品需通过经认证的安全测试标准(ANSI/UL 8800或ANSI/CAN/UL 8800)。
能效指标
光合光子效率(PPE):≥2.5 µmol × J⁻¹(比非LED技术高出45%)。
其他光子效率和光通量要求需符合特定波段标准,例如400-700 nm的PPF,700-800 nm的PFFR等。
二、测试方法与长期性能要求
光输出特性
测试范围包括PPF(400-700 nm)、PFFR(700-800 nm)和PBAR(280-800 nm)。
光谱量子分布和光强分布需要根据ANSI/IES LM-79和TM-33标准进行测量。
长期性能
光通量维持(PFMP/Q90):在400-700 nm波段的Q90值需达到至少36,000小时。
设备需提供高温环境下的在位温度测量(ISTMT)数据。
驱动器与风扇寿命
驱动器和风扇的额定寿命需至少达到50,000小时。
驱动器在设备最高环境温度下的实际工作温度需提供支持数据。
电气性能
功率因数(PF):≥0.9。
总谐波失真(THDi):≤20%。
三、应用与控制要求
适用环境
产品需明确标注适用环境:室内(分为叠层和非叠层)或温室。
照明方式可分为顶光、冠层内光照及其他创新设计。
控制能力
具有调光功能的产品需支持线控、低压或无线信号调节,且需明确报告调光范围和默认设置。
控制方法可包括0-10V、DALI、蓝牙等,并需在产品规范中注明。
内置控制功能
必需的内置功能包括调光关断、能耗监测、手动调光等,支持更精细的操作。
四、特殊考虑
光谱可调产品
可调光谱产品需在最大功率状态下进行测试,并提供所有光谱选项的完整LM-79测试数据。
光谱调整机制需有详细用户文档支持。
直流供电设备
模块化和动态可配置的直流设备需提供最大负载下的光子通量和功耗数据,测试报告需包含详细的功率来源性能。
五、文件支持和监督测试
制造商需提供包括产品说明、性能测试报告在内的完整文档,确保数据透明。所有符合标准的设备将在定期监督测试中确认其实际性能是否持续达到要求。
六、总结
《LED园艺照明技术要求V4.0》旨在通过更高效、可控的LED技术推动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其细致的技术规范为设计和制造高性能照明设备提供了明确标准,同时确保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长期稳定性与灵活性。

高铁照明与信号灯标准

高铁作为现代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安全和乘客舒适性受到高度重视。高铁照明和信号系统在列车行驶、站台调度、紧急指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国高铁照明与信号灯相关标准出发,结合国际上的通行规范,为读者解读这一领域的重要标准和技术规范。


一、高铁照明与信号灯的作用
高铁的照明系统通常分为车内照明和车外照明两部分。车内照明包括乘客舱的常规照明、阅读灯、紧急照明和夜间模式灯光,为乘客提供舒适、温馨的旅途环境。车外照明主要包括站台、轨道周边以及列车本身的外部灯光,用于夜间列车进出站台、车辆维护以及紧急情况的引导。
高铁信号系统是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包括信号灯、指示灯和控制系统,用于在列车驾驶员、站台人员和调度中心之间建立有效的视觉和信号指示。信号灯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为驾驶员提供准确信号信息,确保列车在各种运营环境中的安全性。
二、国际高铁照明与信号灯标准
国际上主要高铁标准制定机构包括国际铁路联盟(UIC)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UIC的标准覆盖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安全性能,而CEN的铁路标准注重技术细节和设计规范,为全球高铁行业提供了广泛参考。
1. 国际铁路联盟(UIC)标准
UIC发布的标准主要涉及列车灯光的识别性、颜色和亮度,以确保在高速条件下灯光信号的清晰可见性。主要规定如下:
信号灯颜色:UIC标准中规定了信号灯的颜色,包括绿色(通行)、红色(禁止通行)、黄色(注意)等,以确保驾驶员能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准确识别。
灯光强度与可见距离:UIC要求在不同天气、环境条件下,信号灯的亮度能够满足可视性需求,并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不受周围环境光影响。
夜间与恶劣天气模式:针对夜间及大雾、降雨等特殊环境,UIC规定了信号灯的频闪模式和光束宽度,以提升在恶劣条件下的可见性。
2.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标准
CEN发布的铁路技术标准对高铁车内和车外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安全性能进行了详细规定。CEN标准的关键点包括:
车内照明:在乘客舱照明方面,CEN要求光源均匀分布,并能根据昼夜模式调节亮度,以适应长时间行驶的需求。
紧急照明与疏散指引:在列车紧急情况下,车内灯光应自动切换至疏散模式,提供清晰的指引方向。
高效节能:CEN鼓励采用LED照明技术,减少电力消耗,并延长照明系统的使用寿命。
三、中国高铁照明与信号灯标准
中国的高铁照明与信号灯标准在参考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了本土的运营需求和气候条件,制定了针对性更强的规范。中国国家铁路局发布了多项标准,确保高铁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TB/T 2917.1-2019《铁路客车及动车组照明 第1部分:通用要求》,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客车及动车组照明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
TB/T 2917.2-2019《铁路客车及动车组照明 第2部分:车厢用灯》,该标准针对车厢照明灯的具体要求​。
TB/T 2970-1999《铁路灯光信号机的一般要求》,该标准适用于铁路信号灯光的使用,涉及信号照明的基本要求​。
TB/T 3414-2015《动车组应急照明》,该标准规定了动车组在紧急情况下的照明要求和标准​。
TB/T 2325.1-2019 - 《机车车辆视听警示装置 第1部分:前照灯》,该标准适用于机车车辆前照灯的技术要求​。
TB/T 2325.2-2019 - 《机车车辆视听警示装置 第2部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涉及辅助照明灯及标志灯的具体标准。
四、现代高铁照明与信号灯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LED技术的普及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引入,现代高铁照明和信号系统逐渐向智能化、节能化方向发展。高铁照明系统逐步应用传感器技术,根据环境光线和列车运行状态自动调节亮度。例如:自适应照明系统:基于光线传感器的自适应照明系统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能够实时调节车内亮度,夜间和白天自动切换光线模式,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感。智能化信号灯控制系统:通过中央控制系统,信号灯可以根据列车行驶状态动态调整亮度和频率,提升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运行效率。同时,车内照明系统逐步采用多色LED灯光,利用不同颜色的光线营造更舒适的环境。例如,在夜间运行时灯光会转为柔和的蓝色,帮助乘客放松和休息。此外,LED的长寿命特性减少了列车的维护频次和成本,也更符合环保需求。
五、结论
中国高铁照明与信号灯标准在技术上紧跟国际步伐,同时根据国内高铁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了优化,为中国高铁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与国际标准的同步发展不仅表明中国高铁的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也为乘客提供了更舒适、更安全的乘车体验。
随着新一代照明和信号技术的发展,高铁照明与信号灯系统将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为全球铁路交通提供更高效和安全的技术方案。未来的技术创新还将继续推动中国高铁标准的更新,使其在全球高铁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商用飞机照明与信号灯标准

现代商用飞机的照明及信号系统在保障飞行安全和提升乘客体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照明及信号灯不仅为飞行员和地面人员提供视觉支持,也在飞机维护、紧急情况下的指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商用飞机照明及信号灯的国际与中国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航空领域的技术规范。


一、商用飞机照明及信号灯的作用
飞机照明系统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照明系统。内部照明系统包括机舱照明、阅读灯、紧急照明等,用于提供乘客舒适的环境和应急情况下的照明。外部照明系统则包括滑行灯、着陆灯、导航灯、闪光灯等,这些灯具主要用于地面操作和飞行中的识别和信号传递。
飞机上的信号灯(如导航灯和防撞灯)为飞机在空中和地面的可见性提供了保障。它们使得空中交通管制员、地面人员及其他飞机可以更清楚地识别飞行器的方位和移动状态,从而避免潜在的危险。
二、国际民用航空标准
在全球范围内,飞机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遵循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和国际航空航天标准(SAE)的相关标准。ICAO作为制定国际航空法规的机构,其《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中对飞机照明和信号灯的颜色、亮度、频率等方面有明确规定。另一方面,SAE(如SAE ARP5825、ARP5445等)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具体指导,以确保飞机照明在各类运行环境中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1. ICAO标准
ICAO对飞机外部照明的主要要求包括导航灯的颜色和放置、闪光灯的频率等。具体要求有:
导航灯:位于机翼尖端,左翼使用红色灯,右翼使用绿色灯,尾翼使用白色灯。通过这种配置,其他飞行器可以辨别飞机的飞行方向。
防撞灯:通常使用红色或白色闪光灯,位于机身或垂尾,用于提醒其他飞行器注意,防止空中碰撞。
着陆灯:在起飞、降落和滑行时提供辅助照明,确保飞行员清晰看到跑道和周围环境。
2. SAE标准
SAE航空标准(Aerospace Recommended Practice, ARP)具体规定了灯光的安装位置、强度、频率和能见度。以下是几个常见的SAE标准内容:
SAE ARP5825:详细描述了飞机防撞灯的技术要求,包括频率范围、光束宽度和颜色要求。
SAE ARP5445:定义了导航灯的性能规范,确保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具有足够的亮度和可见距离。
三、中国商用飞机照明标准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照明系统设计和测试也有一系列的行业标准,主要由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同时兼顾本地化需求。例如,《民用航空器适航标准》对照明设备的配置提出了详细要求。此外,中国航空标准还考虑了极端气候条件对灯光亮度、能见度的影响,为商用飞机的特殊运行环境提供了规范依据。
中国民航局(CAAC)标准
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布的标准一般参考ICAO和FAA的国际标准,同时结合了国内气候条件和空中交通的实际情况。例如:
CCAR-25-R4《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规定了飞机防撞灯、导航灯、着陆灯的技术要求,确保飞机的视觉识别。
四、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LED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现代商用飞机的照明系统逐渐转向高效、节能的LED照明。LED灯具有寿命长、功耗低、亮度高等优点,不仅降低了维护成本,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近年来,自适应照明技术也逐步引入航空业,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调节灯光亮度,以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和环境光线。
同时,航空公司也在探索个性化的舱内照明设计,以提升乘客体验。例如,通过调节机舱灯光颜色和亮度,可以帮助乘客更好地适应时差,减少旅途疲劳感。此外,智能化的紧急照明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根据座位分布和逃生通道自动点亮指示灯,提高乘客的逃生效率。
五、结论
商用飞机的照明及信号系统标准在确保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至关重要。中国的相关标准既参照了国际惯例,又结合了本地需求,为商用飞机的设计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商用飞机照明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不仅提升飞行安全,还进一步改善乘客的飞行体验。通过对国际和中国商用飞机照明及信号灯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航空安全与舒适性之间的平衡是航空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在未来的技术演变中,这些标准将继续得到完善,以更好地服务全球和中国航空市场。

光源显色性评估方法(ANSI/IES TM-30-18)

ANSI/IES TM-30-18 IES Method for Evaluating Light Source Color Rendition
ANSI/IES TM-30-18 IES光源显色性评估方法

TM-30-18是美国照明工程学会(IES)发布的光源显色性评估方法标准。该标准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光源的显色性能,填补了传统显色指数(CRI)在准确性和精度上的不足。TM-30-18通过更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更多的色样点,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显色评估体系,能够更加科学地反映出光源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色能力。
1、背景介绍
光源的显色性是指其对物体颜色再现的能力,这在建筑照明、室内设计、艺术展览以及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显色性能通过通用显色指数(CRI, Color Rendering Index)来衡量,尤其是 Ra 值(从 R1 到 R8八个测试色样的平均值)。虽然CRI已经被使用了数十年,但它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测试样本数量少(仅8个),无法反映光源对饱和颜色或具体应用场景下颜色的再现能力。
2、TM-30-18
TM-30-18相较于CRI 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旨在提供更准确、详细的显色性评价。其核心创新包括:

2.1 色样数量增加
TM-30-18使用了99个真实物体色样(代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颜色),这些色样比CRI标准中的8个色样更具代表性。因此,它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光源对各种颜色的再现能力,包括饱和和不饱和的颜色。
2.2 两个关键指标:Rf 和 Rg
TM-30-18 的评估结果以两个核心指标体现,即颜色忠实度(Rf, Fidelity Index)和颜色饱和度(Rg, Gamut Index)。这两个指标相辅相成,分别从不同的维度评价光源的显色性能。
颜色忠实度(Rf):该指标类似于CRI,但使用了更多的色样,反映了光源相对于自然光或参考光源的颜色还原精度,值越接近100表示颜色还原越准确。
颜色饱和度(Rg):该指标衡量光源对颜色的饱和程度影响。Rg = 100 表示光源没有显著改变颜色的饱和度,大于 100 表示光源增强了颜色饱和度,而小于 100 表示光源降低了饱和度。
2.3 颜色矢量图(Color Vector Graphic)
TM-30-18提供了一个颜色矢量图,这是一种视觉化的工具,用来显示光源如何影响颜色的偏移和饱和度变化。通过矢量图,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光源如何影响特定颜色的显现,哪些颜色被“增强”或“减弱”了。这种信息对于某些特定应用(如展示艺术品、零售照明等)非常有价值。
3、TM-30-18应用场景
TM-30-18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在以下场景中有重要作用:
建筑照明:通过更精确的显色性能评价,建筑设计师和照明工程师可以选择更适合空间环境的光源,提升视觉体验。
商业照明:在商店中,灯光需要增强商品的视觉吸引力,而 TM-30-18的颜色饱和度(Rg)评估可以帮助优化照明选择,以突出商品的色彩。
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对于需要高度忠实还原艺术品颜色的场景,TM-30-18的颜色忠实度(Rf)提供了更可靠的参考。
医疗领域:在医疗场景下,精确的颜色感知对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TM-30-18可帮助选择最合适的光源。
4、两者对比
TM-30-18 相较于 CRI 有了显著提升:

特性                         CRI                  TM-30-18
色样数量             8(或14)                   99
主要指标                 Ra                         Rf、Rg
是否评估饱和度   否                                是
颜色矢量图           无                                有
应用精度            较低                            较高

TM-30-18不仅增加了评估色样的数量,提供了饱和度和忠实度的双重评价,还通过矢量图为设计师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工具。相比之下,CRI 更适用于简单、通用的显色评估,而 TM-30-18 则能应对更复杂的照明需求。
5、未来发展
随着照明技术的进步和对视觉体验要求的提升,TM-30-18 正逐步成为行业新的显色评估标准。虽然目前 CRI 仍被广泛使用,但TM-30-18提供了更细致的光源性能描述,适合那些对光源显色性能有更高要求的领域,如艺术、医疗和高端商业场所。
总之,TM-30-18标准以其丰富的评估色样、双重指标和直观的颜色矢量图,显著提升了光源显色性能的评价精度,使得光源选择和照明设计更具科学依据。这一标准将帮助照明行业在未来提供更优质的视觉环境。

欢迎咨询:Sattva@ah-snchain.cn

紫外辐射通量测试应用
植物生长灯光色测量应用
COB/LED集成排测机应用
CCD光谱辐射分析仪应用

 

积分球光色综合测试系统校准规范(JJF(陕) 082-2022)

积分球光色综合测试系统校准
积分球光色综合测试系统在照明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用于测量电光源的总光通量、平均色温、色品坐标及光谱参数。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系统需要定期校准。以下是主要的校准方法:
1. 波长示值误差校准
目的:确保系统在不同波长下的测量准确性。
方法:使用汞灯作为标准光源。汞灯发出的光具有多个已知波长的峰值。通过测量这些峰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系统的波长示值误差。
2. 总光通量相对示值误差校准
目的:确保系统在测量总光通量时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多只标准光源,这些光源的总光通量已知。测量这些光源的总光通量,并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
3. 总光通量非线性误差校准
目的:确保系统在不同光通量下的测量准确性。
方法:通过测量不同光通量标准灯的总光通量,绘制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关系曲线。分析曲线的非线性程度,计算非线性误差。
4. 色品坐标示值误差校准
目的:确保系统在测量色品坐标时的准确性。
方法:使用标准光源测量色品坐标。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色品坐标的准确性对于色度测量非常重要。
5. 平均色温示值误差校准
目的:确保系统在测量平均色温时的准确性。
方法:使用标准灯测量平均色温。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平均色温的准确性对于光源的色温测量至关重要。
上述校准方法确保了积分球光色综合测试系统在各种测量条件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校准是保证测量设备性能的关键。

标准指引:
JJG 213-2003 分布(颜色)温度标准灯
JJG 247-2008 总光通量标准白炽灯
JJF 1501-2015 小功率LED单管校准规范
JJF 1976-2022 平均颜色温度标准灯校准规范
GB/T 7922-2008 照明光源的颜色测量方法
GB/T 26178-2010 总光通量的测量方法

色度学基本概念

色度学(Chromatics)是一门研究颜色及其度量的科学,涉及颜色的量化和描述。通过色度学,可以准确地定义和传达颜色,确保不同设备和环境中的颜色一致性。本文将介绍色度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色坐标、色温、显示指数、色容差、主波长和峰值波长。

1、色坐标(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色坐标是用于表示颜色的数值。常用的色坐标系统是CIE 1931色度图,定义了两个坐标(x, y)来表示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通过色坐标,可以在二维平面上明确定位颜色,方便颜色的比较和转换。
2、色温(Color Temperature)
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颜色的参数,表示如果将一个理想的黑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所辐射的光与待测光源的光相匹配,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Kelvin,K)。高色温(如5000K以上)通常显现出冷光(蓝白色),低色温(如3000K以下)则显现出暖光(黄红色)。
3、显示指数(Color Rendering Index, CRI)
显示指数是评价光源显色能力的指标,满分为100。CRI越高,光源显色能力越强,即能更真实地呈现物体的本色。高显色指数的光源通常用于要求色彩还原度高的场合,如美术馆、博物馆和印刷厂。
4、色容差(Color Tolerance)
色容差指的是允许的颜色偏差范围。色容差的定义和控制在工业和商业中非常重要,因为即使是微小的颜色差异也可能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色容差通常用颜色差值(如ΔE)来表示,ΔE值越小,表示颜色匹配度越高。
5、主波长(Dominant Wavelength)
主波长是指色光在色度图上的位置,代表该色光的主要颜色成分。通过确定光源的主波长,可以理解和描述其颜色特性。主波长对于光源和显示设备的设计和调校具有重要意义。
6、峰值波长(Peak Wavelength)
峰值波长是光源光谱中辐射强度最大的波长。在光谱图上,峰值波长对应的点是光谱曲线的最高点。峰值波长通常用来描述单色光或窄带光源的颜色特性。

结论
色度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来量化和描述颜色,通过理解色坐标、色温、显示指数、色容差、主波长和峰值波长等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应用颜色。这对于色彩管理、视觉艺术、照明设计以及各类需要精确颜色控制的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光谱数据计算色度参数原理

光谱数据提供了光源在不同波长上的光谱能量分布,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色坐标、色温(CCT)、显色指数(CRI)。这些参数对于照明设计、显示技术和颜色科学等领域至关重要。
1、色坐标计算
色坐标通常用CIE 1931 XYZ色彩空间表示,这是通过光谱数据转换得到的。XYZ色彩空间由以下公式定义:


其中:
- S(λ)是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 x(λ)、y(λ) 和Z(λ)是CIE 1931色度匹配函数。

计算得到的X、Y、Z值可以转换为色度图上的色坐标(x, y):


2、色温(CCT)计算
色温表示光源光色与黑体辐射体光色相匹配的温度。计算色温通常采用McCamy经验公式:


其中:


(xe,ye) 是近似为 (0.3320, 0.1858) 的参考白点。
3、DUV计算
DUV表示光源在色域上的偏移量。计算公式如下:


4、显色指数(CRI)计算
显色指数(CRI)表示光源显现物体真实颜色的能力。计算CRI的步骤如下:
1. 选择参考光源:根据光源的CCT选择一个参考光源。
2. 计算测试色样的颜色值:计算8个标准测试色样(TCS)的XYZ值。
3. 计算色差:计算光源和参考光源照射下每个色样的色差。
4. 计算CRI:CRI是色差的平均值,表示为:
Ra=100−4.6⋅ΔEuv
其中,ΔEuv是色差。
结论
通过光谱数据可以精确计算出色坐标、色温、显色指数,这些参数在照明设计、显示技术和颜色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理解这些计算原理和公式,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应用光谱数据,提升光源和显示设备的性能。

光谱数据计算器